重庆人注意!这种皮炎治疗方式正在消失,三甲医院最后传承人曝光
在重庆皮肤病诊疗领域,一种传承半个世纪的中医外治疗法正面临失传危机。当现代医疗加速向标准化、西药化迈进时,重庆朝天门皮肤病医院却悄然守护着这项"活态医疗遗产"。近日,该院83岁高龄的中医泰斗陈德芳教授被证实是重庆最后一位完整掌握"五联古法"治疗顽固性皮炎的传承人,这一消息在患者圈引发强烈关注。
濒危绝技:即将消失的"五联古法"
"五联古法"是融合中药外敷、火针疗法、穴位埋线、药浴熏蒸、食疗调理的复合疗法,其精髓在于根据患者体质动态调整治疗方案。据陈教授回忆,1960年代重庆中医学院皮肤科成立时,这套疗法曾是治疗慢性皮炎的"金标准",但因操作复杂、见效周期长,逐渐被激素药膏和生物制剂取代。
朝天门医院保存的1987年诊疗记录显示,采用"五联古法"治疗的神经性皮炎患者,三年复发率仅12.3%,远低于当时行业平均水平。但这项需要医生具备深厚中医功底的疗法,如今全市仅剩陈教授团队仍在系统应用。
传承人揭秘:83岁老中医的"皮肤密码"
每周三上午,陈德芳教授的诊室都会出现奇特场景:年轻医生们围坐一圈,认真记录着老人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每一个细节。这位从事中医皮肤病研究62年的老专家,至今保持着三个行业纪录:
亲手治愈超过10万例慢性皮炎患者
研发出12种院内中药制剂
总结出"望、闻、问、切"在皮肤病诊断中的23项特殊指征
"现代医学把皮肤问题简单化为炎症反应,但中医看的是整体气血失衡。"陈教授边演示火针操作边解释,"比如这个患者舌苔黄腻、脉弦滑,就要在肺俞穴和血海穴加强刺激,配合院内制剂'肤康洗剂'外洗。"
濒危疗法的现代重生
为让"五联古法"适应现代医疗需求,朝天门医院做了三项创新:
数字化体质辨识:通过中医舌象分析仪和经络检测仪,将原本依赖经验的体质判断转化为可视化数据
疗法标准化:将火针深度控制在0.5-1.5mm,埋线材料升级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
疗效追踪系统:建立患者电子档案,实时监测治疗反应
35岁的银屑病患者李先生是受益者之一。在接受改良版"五联古法"治疗8周后,其皮损面积减少92%,且停药半年未复发。"神奇的是陈教授开的食疗方,用薏苡仁、赤小豆熬粥,比吃药还管用。"
守护传统:医院的"非遗计划"
面对"五联古法"的传承困境,朝天门医院启动了"皮肤医学非遗保护工程":
设立陈德芳传承工作室,培养5名青年骨干医生
拍摄300小时操作视频,建立数字化技法库
与重庆中医药学院合作开设"中医外治法"选修课
"我们不是在拒绝现代医学,而是为患者多保留一种选择。"医院院长张建国表示,目前该院已将18项传统疗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,让更多患者能体验到"慢治疗"的深层效果。
最后的传承:患者抢号背后的医疗坚守
每周三清晨,朝天门医院门口都会排起特殊的长队——这些患者不是为挂专家号,而是想亲眼见证"五联古法"的操作过程。对于许多慢性皮炎患者而言,这不仅是看病,更是对即将消失的传统医疗智慧的朝圣。
在医疗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,重庆朝天门皮肤病医院用对传统的坚守,为患者保留了一扇通往根本治愈的大门。当"五联古法"传承人陈德芳教授还在临床一线时,或许这正是重庆皮肤病患者幸运的时代。